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八章(1 / 3)

加入书签

郭后进听到郭家被抄家的消息,眼中的悲哀明晃晃的露了出来,声旁的王氏,默默陪在他身旁,心里后怕,暗中庆幸,郭府被围困,面临灭顶之灾,幸亏,她们夫妻二人远在千里之外,没受牵连。

王二姑娘,摸着已经隆起的小腹,幸好有这个孩儿,不然,婆母不会松口,让她随行夫君。

郭府的丧事,一连办了数日,直到郭后虞祖父入土,郭后虞都没有回京。

郭后虞就是个缩头乌龟,乾祐帝咒骂,这个不孝子孙,祖父去世,竟连面都不敢露。

郭老爷子入了土,郭后虞没有现身,乾祐帝的耐心告罄,撤去的侍卫再次封了郭府大门,郭家被抄了家,孙氏自缢于院子的红枣树上,郭后虞二叔同日服毒自尽,郭后进的生母,没甚大主意,听闻孙氏自缢后,吓得不敢出屋,直到被侍卫带走。入了太常寺大牢,仅仅两日,就死在大牢里,不知道是饿的,还是吓得,总之,临死前,两只眼睛半眯,似有不甘。

郭家没有出三伏的旁支,被腰斩于市。

郭府被灭门的消息,传入勤政殿,心里的怒火,越烧越旺,无处宣泄,乾祐帝缉拿郭后虞计划失败,他心里气,迁怒了杨邠。

杨邠曾替阮向英求情,准其归家,近日听闻阮向英生了一个男孩儿,取名郭朝宗,呵呵,离京前说什么跟郭后虞划清界限,分明是糊弄他。

乾祐帝早就看杨邠不顺眼了,借此发难。朝堂上,乾祐帝质问杨邠时,杨邠理亏,并未为自己辩解。

杨邠是老臣,乾祐帝在朝堂上发难,当即就有朝臣替杨邠求情。乾祐帝怒了,当即散了朝会。

朝臣们散去,快要出午门时,有小黄门追上来,截住杨邠,“圣上口谕,留杨丞相议事。”和杨邠同行的朝臣,以为乾祐帝留下杨邠私下训斥,杨邠二人当即散去,并无多言。

乾祐帝铁了心,赐死杨邠,杀鸡儆猴,也希望自此之后,朝臣们,彻底断了跟郭后虞来往。郭后虞在京城长大,乾祐帝自然不希望,这逆贼,时常听闻京城的消息。

杨邠也以为乾祐帝私下痛骂一顿,毕竟,阮向英离京一事,他的确理亏。

虽说他内心不愿乾祐帝如此行事,如果不是乾祐帝逼迫,郭后虞未必会反,可天下没有如果,阮向英生子后,冠了郭姓,的确是公然和乾祐帝为敌。

原以为,乾祐帝痛骂一通,或者降职,万万没想到,杨邠到了勤政殿后,并没有看见乾祐帝,摆在他面前的,是杯清酒。

乾祐帝身边的近侍,亲自捧着托盘,杨邠知道,此事,是乾祐帝的意思。可悲的是,杨邠没想到,乾祐帝心胸如此狭窄,他早上离府时,没有交代后事。乾祐帝果真睚眦必报,连家人告别的机会,都不肯给他这个老臣。

杨邠含恨,喝下了毒酒,顷刻便七窍流血而亡。

杨邠定了罪名,跟郭后虞叛贼交往甚密,视为同谋,将杨邠赐死。

杨邠自上朝后,再没回府,直到傍晚时分,太监送回杨邠的尸首。

杨府中,顿时炸了锅。

杨邠为官多年,登阁拜相,门生众多,乾祐帝赌气般的迁怒杀人,引起公愤。早上散朝时,还以为乾祐帝训斥一通,此事便过去了,没想到,乾祐帝直接要了杨邠的命。

郭府满门被杀,朝堂没有一丝反响,平日跟郭家走得亲近的世家,因郭后虞叛变,怕受牵连,无人求情。

但杨邠被杀,借口实在牵强,不说杨邠素日的为人,只说看着阮刺史的面上,替女儿求情归家,若说跟郭后虞有勾结,这满朝文武,或多或少跟郭后虞打过交道,难不成,都跟他有勾结?

乾祐帝没有问罪阮刺史,却毒杀了杨邠。

朝臣中,不少人怨气再道,替杨邠鸣不平。其中,史弘肇最为替杨邠奔走喊冤。

近日连连不顺,乾祐帝本想好好拉拢朝臣的心,因郭后虞叛乱,生了变数。

杨邠的死,闹得不顺,乾祐帝这些日子,火气很大。

他不是没有想过,将阮刺史缉拿回京。阮长占任鄚州刺史多年,贸然拿人,怕阮刺史直接投向郭后虞。

他已经安排了人,秘密接手鄚州军务,不过,阮长占心眼多,还未放手军权。

这日史弘肇再次上书,替杨邠请立谥号,供奉于太庙后殿祧庙。

朝堂今日,替杨邠呼吁喊冤的人,越发多了,虽然杀了杨邠,乾祐帝片刻后悔,然而,他乃九五之尊,即便错杀,也不能被大臣们威逼屈服,不然,日后哪来的龙威!

史弘肇今日,再次当着朝臣上书请奏,乾祐帝忍了再忍,没有理会史弘肇,但是,吃一堑长一智,乾祐帝忍了心里的不满,没朝他发难。

直到正午,史弘肇仍然跪在外头,请乾祐帝应允。

乾祐帝不知道哪来的火气,一下冲破天灵盖,随口朝外头的侍卫喊了声,“你是死人吗?拖出去砍了!”

门口的侍卫,刚刚从龙虎卫调来御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