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六章(2 / 3)

加入书签

原本,这些庶务,公主是毫不知晓的,赵哥派人看管她时,不许她出门,在别院里,倒能在自己住的院子里头自由活动。

在别院住了一阵子,她只问些日常,伺候的下人们敢跟公主说几句话,公主逐渐了解,一些生存门道。譬如,当时,负责看管她的婆子,是从牙行买来的。

公主去了西市,找到牙婆,给了牙婆一两银子的好处,牙婆带着她,从一众被卖的女子中,挑选合眼缘的下人。

公主挑了一个做饭的婆子,又买了个合眼缘的梳头丫头。立了身契,带着两个新买的仆人,她才回了临出家。

租给公主的罩房,里头只有些简单的桌椅用具,厨具啥的都没有,只有一个灶台。

公主给了婆子五两银子,让她去置办常用的东西。此时早已过了晌午,公主的肚子早都饿了,可是,她不愿抛头露面,在外头吃东西。忍着饥饿感,等着婆子买些吃食回来。

婆子能干,用了一个下午,将主仆三人日常用的物件,采买妥当。

公主在临出的院子中,时而看向门口,婆子还未回来,公主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噜咕噜叫,梳头的小丫头也饿了,自早上起,牙婆就没给她东西吃,只想着今日卖出去,省下饭钱。

她见主子家中,连一粒米都没有,也听见了主子的肚子饿得叫唤,小丫头捂着肚子,给本想给主子倒点水喝,可桌上,连个茶碗都没有。

公主朝小丫头说,“别忙了,咱们等婆婆带吃的回来。”好在,婆子定好常用的物件,让跑腿的小子得空送来,她先带着吃食回来了。

没有柴,烧不了水喝,只能先用些干粮。

即便这样,公主看着简单的吃食依然很高兴,她能自己做主了!

傍晚前,婆子定的木柴送到了,陆陆续续的,常用的锅碗瓢盆等东西,都送了来。柴米油盐,婆子还买了两匹布,见公主身上穿的,是上了年纪的婆子穿的旧衣裳,打算给主子赶制两身衣裳穿。

开锅煮米,做了安顿好的第一顿饭,公主的心,随着炙热的吃食,仿佛安定下来。

赵哥派来的人,对她不甚恭敬,时而派人告诫她,识时务些,一个过气的公主,她哪敢拿乔,只能听命令行事。

在城门外,赵哥打着公主的幌子,撞击城门,她在侍卫威胁的目光中,无奈的高声呼喊,当众请求皇叔襄助,匡扶正义,拨乱反正,让郭后虞这个乱臣贼子,将江山还给刘氏皇族。

说这些话,她其实违心的很。可是,她不愿意说也得说。

她对乾祐帝这个父皇,没甚感情,一年到头,见不到父皇几面,父皇偏心的很,她生母早逝,无人照料,后来,将她过到皇后膝下,虽说名义是嫡公主,可母后与父皇,貌合神离,母后对她,也没甚慈爱。

她虽是公主,吃穿用度不缺,但她小小年纪,极其向往亲情呵护陪伴。

偏偏,期望了多年,也没能盼来,她日渐大了,没人重视她,宫里是个捧高踩低的地方,没人会对一个毫无威慑的公主,死心塌地,公主的贴身大宫女换了好几茬,连公主的伴读,对公主,都不甚热络。

宫里是个杀人不见血的地方,她虽是公主,长期无人依仗,无人撑腰,伺候的宫人们,时间长了,也怠慢了,其实,不怪宫人们,主子无能,下人自然跟着受排挤。

多年来,她内心卑微,多年都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每逢宫宴,也许能远远看见父皇一面。她虽然有着公主的体面,却甚少得到关爱,她不敢的事情太多,唯恐惹母后厌烦,可是,不管她怎样做,从无人夸赞她,她的幼时成长都是在忽略中度过的。

就这样,一直过了好几年。

后来,不知为何,父皇将母后凤仪宫的侍卫们都调走了,她意识到有大事发生,提早躲去太后宫里,赖着不走,仗着公主的身份,太后宫里的人倒是没撵她走,才逃过宫变一劫。

前朝宫妃放出宫时,不知道谁,打晕了她,醒来后,就在一处深幽的院子里,有人看着她。后来,她才知道,是刘崇的人,在宫变时,劫持了她。

偶尔,她能出门一次。

或者说,需要旁人见证,她这个公主,的确好好活着,才让她去街头露个面。

赵哥让她在城门底下游说守城的将士,郭后虞大逆不道,当还位给刘氏皇族。

宫变后被劫持到别院,赵哥一心想要游说,她替刘崇效力,就等同替父皇报仇。

她其实,不希望替父皇报仇,也不希望刘崇执掌天下。

父皇昏聩,不管是为君王,还是为人夫君,或者为人父亲,他都偏心的厉害,丝毫不顾及均衡。

没有担当,不配为人父亲。宫变时,父皇给皇子们都送了毒药,自己带着侍卫们跑了。

从密道逃出皇宫,其实,是有生还的希望的,可父皇不知嫌弃儿子累赘,还是担心落到郭后虞手中,不得好死,总之,他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