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五章(1 / 2)

加入书签

太常寺自然说不出这一套理来,这套说辞,是刚刚瘦三授意的。不对,不是授意,是明说的。

哪有人白白使唤人大半年,帮忙看管物件的,一文钱不给,可不就是欺压弱小,这烧炭的汉子,老实的连话都说不完整,更别提要报官炭火的银子了,李府姻亲府中的管事,显然是在欺负老实人。

李府姻亲府中管事,说得再好听,也没给这汉子补偿一文钱,显而易见,就是欺压!李府姻亲府中的采买管事,冤枉死了,他只是见这汉子憨实,觉得他守信用,定会如约送来炭火,并未可以欺负老实人。

孙将军弹劾李府姻亲,欺压炭农,倒也说得过去。再看堂下烧炭的汉子,的确是老实得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听闻炭火涨钱了,进山费也涨了,这老实汉子白干了一年,连家人的口粮,都没挣出来,可不就是欺压弱小!

很快,太常寺领悟了孙将军的意思,欺压炭农一事属实,将李府姻亲包庇下人欺压百姓的罪名拟定,上凑郭后虞。

太常寺卿可是个人精。

胡来偷盗宫中那么多珍宝,新帝没有杖毙胡来,必然有袒护的意思。

李府姻亲联合御史参奏胡来,打算借此挟制郭后虞,减轻李府人罪名,可惜,郭后虞可不是软脾气,岂能容臣子算计到头上。

揣测到皇帝的心思,太常寺卿觉得,自己应往重里惩处。

太常寺卿对李府姻亲欺压炭农一事,原本可以轻些处罚,他揣测到圣意,这才从重处罚,果真,郭后虞郭后虞朱笔一挥,当日便准了。

李府姻亲听闻圣旨来了,全家跪地接旨。

传旨的人走后,李府姻亲当家主事人,瘫坐的地上,怎么会这样?

降职三级后,外派离京,可不是什么好事,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贬职后,新任职的地方,上峰必然给不了好颜色。

地方官员调入京城,是好事,哪怕是降一级调入京城,也没人敢小瞧,可京官贬出京城就全然不一样了,被使绊子穿小鞋,各种挤兑,不明而喻。

不仅仅是贬官降级,还有其他的,李府姻亲府里的各种境地,可谓一落千丈。五品官员,是个分界岭,五品以上官员,每年,可进京述职,遇事也可直接进京面圣,五品以下官员,是没有这个权力,也没这个资格的。

能直接面圣,就等同于,若有被冤枉,或者觉得上级官员处事不公的事情,可以直接上奏,对此,五品以上官员,在官场上,可谓多了一层底气,不是任人欺压的。

如今,他连降三级,他成了六品官员,一下子进入到了下级官员们的行列。没了这层保障,行事艰难不说,即便有了功劳,也只有被抢的份儿,还无处申诉。若有罪名,他就是第一个被推出去顶锅的。

虽然郭后虞没有赶尽杀绝,没有把他的官职降到最底层,可降级后离京,他的处境,是极其艰难的。

李府姻亲家族,骤然被罚,官职降了后,之前乾祐帝在位时,赏赐的田产,现如今,和职位不匹配,被收了回去。

不仅田产收回,御赐住了几代人的府邸,也被收了回去。这件事,极具羞辱意味。李府姻亲几代人住着的府邸,被郭后进带人收回去。

李府姻亲这才发现,他弄错了筹谋救人的方法,郭后虞不是乾祐帝,不吃这一套。

郭后虞是个硬汉子,自己打下来的将山,不需要受人掣肘。

郭后虞绝不是当初乾祐帝继位时,因立身不正,处处周旋在重臣间,偶尔不得不跟朝臣妥协二皇子。

郭后虞得罪了当时还是二皇子的乾祐帝,即便二皇子处处排挤,郭后虞独身离京,甚至,被常州刺史府除族,却有胆量分府而立,孓身一人趟出一条血路,篡位登基,是个硬脾气的汉子。岂是可以被人要挟的脾气!

李府姻亲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他的初衷,是用各自的短处互换通融,真的不是要挟,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要挟圣上啊!

郭后虞没有对他抄家,已经是万幸了。

抄家是重罪臣子,通常指的是叛乱谋逆这样重罪的罪臣,可收回府邸,和抄家也差不多了,一样的,都是从府里被赶了出去,好在,他们可以携带随身的物品,祖宅里的东西,都可以搬走,只要腾出府邸就可。

李府姻亲哀怨声一片,为了一个出嫁的姑奶奶,搭上了全家。

郭后进带人来了一趟,限期三日,搬出府邸。

住了几代人的家,物件着实不少,府里听闻三日后,就要搬离,连忙开始收拾东西,下人们不分日夜,手忙脚乱的收拾了两日功夫,带不走的大件家私,没办法,只能舍弃。

金银细软之类的,都是主子们自己收拾的,下人们,都被派出去帮忙往外搬运东西了,一等丫头,都在清算各自的嫁妆,有陪嫁宅子庄子的,赶紧让人将嫁妆搬过去,不然,以后就没了机会。

故而,这三日功夫,李府姻亲府中,不管是主子下人,都忙得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