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九十章 玄龙号缓缓驶离船坞(1 / 2)

加入书签

在张恒的指导下,技术人员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高精度的喷涂设备,在潜艇的表面上铺设着均匀致密的涂层。

他们时不时地停下手中的工作,用高倍显微镜仔细检查涂层的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涂层工作完成,潜艇外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曾经泛着金属光泽的艇体,如今呈现出一种深邃的黑色,在阳光下散发着神秘的微光。

仿佛一头潜伏在深海中的黑龙,令人敬畏而又向往。

接下来,是仿生减阻结构的安装。

只见工人们在潜艇的关键部位,如艇首、艇尾、舵面等,安装上一些形状奇特的结构。

这些结构有的酷似鲨鱼皮肤的鳞片,有的又仿佛海豚背鳍上的凹槽,形态各异,却又浑然一体。

“这些结构可不只是装饰品。”

面对官兵们好奇的目光,张恒解释道:“它们是我们模仿自然界中一些高效游泳生物而设计的。

通过合理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它们能够显著减小潜艇在高速航行时的流体阻力和噪声,可以说,有了它们,‘玄龙’在水下就如同长了一对‘隐形的翅膀’!”

官兵们听后连连点头,对这些新奇的技术充满了敬佩和期待。

最后,是电子对抗系统的调试。

只见张恒和他的团队在潜艇上安装了一套全新的相控阵干扰设备,并与潜艇原有的电子战系统进行了深度融合。

“这套系统就像是‘玄龙’的‘隐形盾牌’。”

张恒自豪地介绍:“通过高度灵活的电子干扰,它能有效压制和欺骗敌方的雷达和声呐,让潜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隐身’。

它还能主动探测和分析敌方的电磁信号,为我们的反制提供依据,可以说,有了它,‘玄龙’就拥有了‘以耳代眼’的能力,在未来的海战中将如虎添翼!”

为了让官兵尽快熟悉和掌握这些新装备,张恒还专门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技术培训。

在培训课上,张恒详细讲解了“织女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领,并现场演示了各种隐身技术的实际效果。

官兵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智能涂层除了隐身,对潜艇的耐腐蚀性和抗冲击性还有提升吗?”

“相控阵干扰能在近距离遭遇战中发挥作用吗?”

“如何利用仿生减阻结构实现低速静音航行?”

……

面对官兵们的提问,张恒都一一作答,并就相关战术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课堂上,军人的睿智和科学家的专业完美碰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灵感的火花。

“这次培训让我对‘织女星’有了全新的认识。”

潜艇大队长刘峰在培训结束后由衷地说:“它不仅是一套先进的隐身装备,更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

掌握了这些技术,我们就多了克敌制胜的砝码,今后在实战中,我们一定能发挥‘织女星’的最大威力,用‘隐形利剑’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

听到官兵们的肯定,张恒深感欣慰:“能用我们的科研成果为部队打造攻防利器,是我们科研人员最大的荣耀。

‘织女星’一定能在未来的海战中大放异彩,它在军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将反哺科研创新,推动隐身技术不断升级换代,这就是军民融合的魅力所在!”

最后的系统联调完成,“织女星”项目在“玄龙”号核潜艇上的首次应用宣告成功。

静静地伫立在船坞中的“玄龙”号,此刻看起来似乎与之前并无二致。

但参与改装的人都知道,一头全新的“隐形猛兽”已经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向深海挺进,向未知发起挑战。

临行前,张恒与“玄龙”号官兵一一握别。

“祝你们出击必胜,凯旋归来!”

他动情地说:“无论你们在海洋的哪个角落,‘织女星’都将与你们同在!”

“请放心,我们一定不负重托,用‘隐形利剑’捍卫祖国的碧海蓝天!”

一声长鸣,“玄龙”号缓缓驶离船坞,朝着大洋深处驶去。

自从“玄龙”号装备了“织女星”隐身系统,正式加入了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令人振奋的消息就源源不断地从海上传来。

“织女星”在实战化军事应用中展现出的非凡表现,让军地双方都为之惊叹和自豪。

作为“织女星”军事应用的总指挥,许嘉辉上校第一时间收到了“玄龙”号传回的海上试战报告。

报告显示,在这次长达数月的跨海区机动演练中,装备“织女星”的“玄龙”号展现出了空前的隐身效能和作战能力。

在敌方预警机的多轮探测下,“玄龙”号都能成功规避雷达搜索,保持水下“隐身”状态长达数小时之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