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93.第 1493 章(1 / 3)

加入书签

1493

伯赏道:

“有可能是那老树

“——老树死后, 树根新生出来的一点点灵性。”

也可能,是惊蛰。

是雷惊蛰余下的最后一点点灵识——

便如九凰当年留给沐寒的那道虚影。

道君境界上的一点点灵识、残念,可能比金丹、元婴修士的元神都强。

但到底不是元神。

支撑不了太久的——也无法真正作为独立意识而存在。

道君所领悟的道,所有过的参悟, 这些昔日的成就会成为道君元神消亡后的重担, 将道君余下的一点意念意志压垮。

伯赏暂且并不曾找到雷惊蛰意识的痕迹。

可能沐寒赶上的是个尾声, 可能那缕意识藏在更深处的、和秘境幻象有关的地方而伯赏因为境界过高不受幻象干扰反而看不到了。

也有可能,伯赏的猜测是错误的, 沐寒感受到的注视,和雷惊蛰遗留的意念意识无关,毕竟此地还有个多年的老树根在。

伯赏心里希望雷惊蛰不是死了。

但雷惊蛰若是没死,那么没道理把他自己的躯壳如是处置。

不管是温养还是要废弃它,这具躯壳都不应该把出现在这里。

而若是从另一个方向想, 他这么做是另有算计在,要给什么人设套,那却也不对。

或者说, 这种做法不太对。

一个是陷阱实在太浅,再一个是诱饵又太过贵重了。

再就是,伯赏没有看到充分的, 有足够的能力对合体真君以上境界的人形成威胁的后手。

能力不足的陷阱根本没必要存在。

沐寒有许多想不明白的地方,而作为她能求知求教的对象,伯赏对眼下的情况其实也颇多不明;相比于沐寒的不安,伯赏心中不安其实更甚。

只是因为实在给不出明确的答案, 他只能先由着沐寒自己去胡思乱想去给眼前的事情找理由, 又或者给出一些偏向安定安全的信息。

不是为着自己作为一个应该无所不知的师兄的面子。

而是为着沐寒能尽可能心中安定、少思地完成这段旅途。

沐寒看着心思很少,实际上真出了什么事,或者什么大事露出了苗头, 她不注意那确实是心思少心宽心大,注意起来那便是又一番景象了。

到了这种时候,沐寒心思重得很。

也就是绝大多数时候她还分得清主次,又或者能判别轻重缓急想得开,所以才能坐住,才能不被影响修行。

但这次的事情伯赏却不大敢赌。

一则离沐寒太过遥远,二则也是沐寒实力相比可能存在的危机确实低微。

伯赏实在担心此事上自己若是流露出过于明显的动摇、忌惮,会让沐寒长时间地耽搁大量精力在想东想西或者暗中提防、担惊受怕上。

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沐寒赶紧离开这个仙女湖——

当然,他也会在离开的路上,更加仔细地搜检仙女湖这一带的每一寸空间。

如果惊蛰真的死了......如果沐寒感受到的注视,确实来自于惊蛰,那么,哪怕那是一缕马上就会散去的残念,找到它,也是极其有用、有意义的。

即便这缕残念没有什么自主的意识,不能进行任何沟通,它的存在状态,又或者它自言自语念叨着的、自顾自地做着的什么事儿,也能多多少少帮伯赏判断一番......判断雷惊蛰的躯体出现在此处,究竟是何缘故。

怀着这样的想法,伯赏在沐寒离开神秀塔、找路离开这石室的时候,愈加仔细地去搜寻这一方空间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仙灵之气对于伯赏这样当年差点飞升成功的道君来说,并没有多少“故弄玄虚”的能力,于是伯赏看到的,都是秘境中一切的本向。

听着沐寒问有关秘境和仙女湖本来情况之间的问题,本就有点心思要把沐寒关注的重点带偏的伯赏便解答起来——他也不差这么一点专注去搜寻秘境中的灵识、意识:

“其实从仙灵之气爆发的那一瞬间开始,爆发范围内的所有活物便都被拉入了仙女湖的湖底。”

这是个极度超出人预料的解释。

“仙灵之气爆发的时候,外边的那些地方确实充盈着仙灵之气,但一旦有人从仙灵之气的范围之外往里来,便也会直接踏入仙女湖湖底。

“——悟道层次够了的真君,是能够发现此间玄机的,不必非有道君或者比肩道君的实力。求仙城的那几个大户应该都是明了此事根底的。”

只不过那老树的树根,他们应该就感觉不到了。

其实求仙城的人因着仙女湖的存在已经吃尽了好处,但人心总是不容易满足的,求仙城真正有资格发号施令、当东道主的那几家,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要探寻仙女湖真正的秘密、最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